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數量全國設區市居首
10月16日,部分在泉臺商臺胞集中收看了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。大家表示,要堅定信心扎根泉州建設,團結引領更多臺胞尤其是臺灣青年來大陸交流學習,為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作出積極貢獻。
閩臺文化一脈相承、同根同源。近年來,泉州充分發揮對臺區位人文優勢,實施“海峽兩岸閩南文化溯源交流工程”,打造泉臺“民間信仰、宗親宗族、傳統文化、青年一代”四大交流品牌。
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文化根脈和心靈歸屬。今年,以“弘揚鄭成功愛國主義精神,維護國家統一,捍衛民族尊嚴”為主題,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大會及系列活動在泉州設主會場、在臺灣嘉義設分會場舉辦。兩岸各界人士共同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偉業,展現了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共同愿望。
持續打響“民間信仰、宗親宗族、傳統文化、青年一代”四大交流品牌,泉臺文化融合結出累累碩果。
民間信仰增進交流往來。以泉臺信眾共同信仰的媽祖文化為橋梁,每年元宵,泉州天后宮舉辦泉澎“乞龜”民俗文化活動。在疫情防控期間,“乞龜”民俗文化活動以線上線下形式,吸引兩岸信眾參與。除了“乞龜”,第二屆“瓣香傳承·霞蓮鋪天后宮媽祖成人禮”暨惠臺媽祖文化交流、“瓣香傳承·護海宮開筆禮”暨惠臺媽祖文化交流活動等,也將兩岸信眾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。
宗親宗族紐帶凝聚鄉情親情。今年,依托“圍頭新娘”血緣紐帶,在福建省基層對臺交流示范點金井鎮圍頭村,舉辦了第四屆兩岸少兒(圍頭古街)鬧元宵暨首屆閩臺姐妹合家園(圍頭新娘)春節小聯歡活動。圍頭村每兩年舉辦一次海峽兩岸七夕返親節,今年已是第七屆,新黨主席吳成典通過線上參加活動并發來祝賀視頻:“兩岸同胞常來常往,越走越親。”
傳統文化助推相親相融。借花燈訴鄉愁,虎年春節元宵期間,泉州選送300多盞創意花燈,在臺灣臺南的第十二屆泉州花燈展亮相,臺胞在家門口領略到祖地傳統文化魅力;晉江東石鎮連續多年舉辦閩臺東石燈俗——數宮燈;泉州臺商投資區舉辦“虎年福見·世遺泉州:我與臺胞共享‘福’”主題“福”文化活動。
青少年交流加深文化認同。以文化藝術為載體,泉州先后舉辦“兩岸一家親 共敘端午情”傳統文化交流活動、“粽享快樂慶端午”之“福”文化兩岸(泉臺)人才交流活動等,吸引兩岸青少年參與;以在泉臺籍青年職工交流座談、篝火宴會及集體生日會等形式,開展“攜手共創·筑夢遠航”主題活動。以工業設計、文創設計為媒,先后舉辦第五屆“何朝宗杯”中國(德化)陶瓷工業設計大賽頒獎儀式暨陶瓷文化高峰論壇、第十屆泉州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、2022晉江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營等。
此外,去年啟動的“海峽兩岸閩南文化溯源交流工程”,通過常態化舉辦對臺交流活動,持續提升大陸對臺感召力、吸引力、凝聚力。目前,全市共有中國閩臺緣博物館、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、南安鄭成功故里、安溪清水巖四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,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數量在全國設區市居首;獲批設立6個省級對臺交流基地,5個省級臺灣青年體驗式交流中心,3個省級基層對臺交流示范點,“三大平臺”數量居全省設區市之首。 (來源:泉州晚報 記者 蔡紫旻 通訊員 程小嬌)